在环境监测设备校准、过滤器效率测试、呼吸防护研究及室内空气质量评估中,气溶胶颗粒物发生器能够稳定生成粒径和浓度的气溶胶颗粒(如DOP、石蜡油、NaCl、PSL微球等),为实验提供可重复的测试条件。然而,其性能不仅取决于设备本身,更与安装的科学性密切相关。错误的安装可能导致气流不稳、浓度偏差、设备损坏甚至安全隐患。掌握气溶胶颗粒物发生器的正确安装方法,是确保精准使用的关键。

第一步:环境评估与位置选定
选择通风良好、无强电磁干扰、温湿度适宜的安装环境。设备应置于水平、稳固的实验台或支架上,远离高温、潮湿及腐蚀性气体。确保周围留有足够空间(建议前后≥30cm),便于散热、操作与维护。
第二步:气源连接
大多数气溶胶发生器依赖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(如氮气)作为驱动气源。使用洁净、干燥、无油的压缩空气,压力通常为0.1–0.3MPa。通过专用气管(推荐PU或不锈钢材质)连接气源与发生器进气口,确保接头紧固无泄漏。建议在气源端加装过滤减压阀,稳定压力并去除水分与杂质,防止堵塞雾化喷嘴或污染样品。
第三步:气溶胶输出管路连接
使用耐压、惰性材质(如PTFE聚四氟乙烯)软管连接发生器的气溶胶出口与测试系统(如风道、过滤器测试台或采样室)。管路应尽量短直,避免急弯或折叠,以减少颗粒沉积和湍流。若需长距离输送,可考虑加装等速采样探头或稀释系统,保持颗粒物代表性。
第四步:电源与控制系统接线
根据设备电压要求(通常为AC220V或DC24V)连接电源,确保接地良好。若配备外部控制接口(如RS485、模拟信号),按说明书正确连接至数据采集系统或自动控制平台,实现远程启停与参数调节。
第五步:试运行与泄漏检查
安装完成后,先不加样品进行空载测试。开启气源与电源,检查是否有异常噪音、振动或漏气现象。使用气泡液或检漏仪重点检查各接口密封性。确认无误后,加入适量气溶胶介质(如DOP油),启动发生器,观察雾化状态是否均匀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