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法气溶胶发生器作为环境测试、过滤效率评估和气溶胶科学研究的关键设备,其输出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。为确保设备安全、高效运行,生成符合要求的气溶胶颗粒,必须遵循科学、规范的操作流程。以下为
湿法气溶胶发生器的六大标准步骤。

第一步:环境准备与设备检查
选择通风良好、无强气流干扰的平稳台面放置设备。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匹配,气源(压缩空气或氮气)是否洁净、干燥,压力调节在设备推荐范围内(通常0.2-0.4MPa)。确认所有管路连接牢固,无泄漏;检查液体储罐、喷嘴、干燥管等部件是否清洁无堵塞。
第二步:注入工作液,避免过量
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溶液(如NaCl、DOP、PAO、糖类溶液等),通过漏斗缓慢注入储液罐,液位控制在标定范围内,切勿超过最大刻度,以防液体倒吸入气路系统。若使用腐蚀性或生物活性液体,需佩戴防护装备并做好防泄漏措施。
第三步:预热与系统启动
接通电源,开启设备主开关。对于超声型发生器,需预热3-5分钟,使压电元件达到稳定工作状态;文丘里型可直接启动。缓慢开启气源阀门,调节流量计至设定值(依据粒径和浓度要求),避免气流冲击过大损坏喷嘴。
第四步:启动雾化,调节输出
按下雾化启动按钮(或开启超声震荡),观察液体是否正常雾化。通过调节气流速度(文丘里型)或超声频率/功率(超声型)来控制气溶胶浓度与平均粒径。初始阶段可配合粒径谱仪或光度计进行在线监测,优化参数至目标值。
第五步:连接测试系统,稳定运行
将气溶胶出口通过洁净管道连接至测试舱、过滤器或采样设备。运行5-10分钟后,待浓度和粒径分布趋于稳定,再开始正式测试。运行期间避免频繁调节参数,保持环境温湿度相对恒定。
第六步:有序停机,清洁维护
湿法气溶胶发生器测试结束后,先关闭雾化功能,继续通入洁净气流吹扫系统2-3分钟,清除残余液滴。关闭气源,断开电源。倒空储液罐,用去离子水或适当溶剂清洗储罐、喷嘴及管路,防止残留物结晶或滋生微生物。干燥后妥善存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