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

4008853078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  >  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为污染溯源与管控提供数据支撑

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为污染溯源与管控提供数据支撑

更新时间:2025-11-03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9
   在化工、制药、垃圾处理等工业场景中,无组织排放(如厂界逸散的VOCs、硫化氢、氨气等)因其来源分散、浓度波动大,成为环境监管的难点。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通过布设多点传感器网络,实时捕捉这些气体,为污染溯源与管控提供数据支撑。然而,若使用不当,易导致数据失真或设备失效。掌握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的科学使用方法,是确保监测结果真实、有效的关键。

 


  一、合理布点,精准覆盖
  系统效能始于科学布点。监测点应依据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及厂区地形、主导风向、污染源分布设置。通常在厂界下风向设置2-4个监测点,重点区域(如储罐区、装卸区)可加密布设。传感器安装高度建议1.5-2米,避开涡流区与强干扰源(如空调外机、排风口),确保采样具有代表性。
  二、开机预热,确保稳定
  设备通电后,需进行15-30分钟预热,尤其电化学或PID传感器,需等待内部电路与传感元件达到工作平衡状态。切勿在未预热完成时进行校准或采样,以免引入系统误差。
  三、规范校准,保障准确
  定期校准是数据可信的基础。建议每7-14天进行一次零点与量程校准。使用标准气体(如10ppm异丁烯)进行标定,确保读数偏差在允许范围内(一般±5%)。若环境温湿度波动大,可增加湿度补偿校准。记录每次校准时间、结果及操作人员,形成可追溯档案。
  四、采样操作,避免干扰
  采样时确保传感器进气口畅通,避免遮挡或堵塞。对于泵吸式设备,检查采样管是否老化、泄漏;扩散式传感器应保持周围空气流通。避免在雨天或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暴露,防止水分进入传感器影响性能。
  五、数据读取与传输
  现代系统多支持无线传输与平台监控。需定期检查通信模块信号强度,确保数据实时上传。在本地读取数据时,注意单位切换(如mg/m?与ppm),避免误读。发现异常峰值时,应结合气象数据(风速、风向)分析是否为真实排放事件。
  六、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
  在高浓度风险区域操作时,佩戴个人防护装备。若设备报警,应立即撤离并启动应急预案,不得盲目处置。
  七、关机与存储
  长期不用时,应清洁传感器、断开电源,并存放在干燥、避光环境中。
©2025 北京九州鹏跃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  备案号:京ICP备18010649号-3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    管理登陆     sitemap.xml